《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期盐铁会议记录整理而成的政论著作,记载了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政府官员与贤良文学派(儒生)关于盐铁官营、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的激烈辩论。这场辩论涉及国家经济、民生福祉、治国理念等核心问题,堪称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的经典对决。
1.盐铁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足军旅之费。
——盐铁官营可解决百姓急难,供给军费。
2.平准均输,民不益赋而国用饶。
——通过平准均输政策,不增加赋税也能充实国库。
3.山海之利,广泽之蓄,天地之藏,宜属少府。
——自然资源应由国家统一管理。
4.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
——致富不一定要靠农业,富民不一定要恢复井田制。
5.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
——没有手工业则农具短缺,没有商业则物资流通中断。
6.王者不蓄聚,下藏于民。
——贤明君主不聚敛财富,而是藏富于民。
7.利不从天来,不从地出,一取之民间。
——财富不是凭空产生,最终都取自百姓。
8.畜利布帛,非所以富民也。
——垄断利益并非富民之道。
9.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与民争利会败坏社会风气。
10.末盛则本亏,末修则民淫。
——工商业过度发展会损害农业根基,导致百姓奢靡。
11.盐铁贾贵,百姓不便。
——盐铁价格昂贵,百姓负担沉重。
12.县官作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买之。
——官府制造的铁器质量差,却强迫百姓购买。
13.昔文帝之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今有之而百姓困乏。
——文帝时期没有盐铁专营百姓富裕,如今专营反而民生困苦。
14.酒榷之设,非所以导民也。
——酒类专卖不是引导百姓向善的政策。
15.均输之法,与商贾争市利。
——均输政策实际是与商人争夺市场利益。
16.田虽三十税一,加之以口赋更繇之役,率一人之作,中分其功。
——名义上三十税一,加上人头税和徭役,实际剥削达收入一半。
17.农夫父子暴露中野,不避寒暑,捽屮耙土,手足胼胝。
——农民父子常年露天劳作,不畏寒暑,手脚磨出老茧。
18.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淡食。
——穷人用木制农具耕作,吃粗劣食物。
19.往者军阵数起,用度不足,常取给见民。
——过去频繁用兵,财政不足就向百姓索取。
20.取民之物,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榨取民财如同割腿肉充饥,肚子饱了人却死了。
21.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
——治国应堵住放纵的源头,推广道德根本。
22.礼义者,国之基也;权利者,政之残也。
——礼义是国家根基,权谋是政治祸害。
23.昔者明王之治天下也,什一而税,泽梁无禁。
——古代明君征税十分之一,不禁止百姓利用自然资源。
24.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远方民族不归顺,应完善德政来感召。
25.是以王者不畜聚,下藏于民,远浮利而务民之义。
——因此贤君不聚敛财富,让利于民,远离虚利而致力于民生大义。
26.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
——大商人囤积居奇牟取暴利,小商贩摆摊经营。
27.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当今法律轻视商人,商人却富贵;尊重农夫,农夫却贫贱。
28.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
——形式过多则本质衰微,商业过盛则农业受损。
29.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
——因此百姓放弃农业从事商业,耕作者不足一半。
30.方今之务,在除饥寒之患,罢盐铁,退权利。
——当前要务是解决百姓饥寒,废除盐铁专营,限制官府谋利。
31.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汉文帝时期允许民间铸钱、冶铁、煮盐。
32.吴王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赈赡穷乏。
——吴王刘濞垄断资源却轻徭薄赋,救济贫民。
33.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
——当年商鞅在秦国变法,重视农业,加强战备。
34.管仲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
——管仲通过调控物价和鱼盐之利供养贫民,奖励贤能。
35.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
——如今各地实行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均输政策,与民争利。
36.公卿积亿万,大夫积千金,士积百金,利己而已。
——高官积累亿万财富,中层官员积累千金,小吏积累百金,都是为己谋利。
37.今世俗坏而竞于淫靡,女极纤微,工极技巧。
——当今世风败坏追求奢侈,女子服饰极度精细,工匠技艺过分精巧。
38.富者土木被文锦,犬马余肉粟;贫者裋褐不完,含菽饮水。
——富人房屋装饰锦绣,宠物吃剩肉粮;穷人衣衫褴褛,吃豆喝水。
39.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
——刑罚滥用,百姓愁苦无依,逃入山林成为盗贼。
40.故王制曰:'家宰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所以《王制》说:宰相安排国家开支,应根据收入决定支出。
41.愿罢盐铁、酒榷、均输,进本退末,广利农业。
——建议废除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均输政策,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42.郡国无盐铁之饶,则民务本业而趋农亩。
——地方不靠盐铁获利,百姓就会专心务农。
43.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以宽民力。
——开放关卡,解除山林川泽禁令,减轻百姓负担。
44.除专杀之威,罢告缗之法。
——取消官员擅杀之权,废除告发逃税者的法令。
45.薄赋敛,省繇役,贵仁义,贱权利。
——减轻赋税徭役,崇尚仁义,轻视权谋利益。
46.故善为国者,天下之下我高,天下之轻我重。
——所以善于治国者,在天下人轻视处我看重,在天下人忽视处我重视。
47.是以王者不畜聚,下藏于民,远浮利而务民之义。
——因此贤君不聚敛财富,藏富于民,远离虚利而致力于民生大义。
48.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百姓贫困却能治理好国家的事,古今从未听说。
49.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
——所以天子不谈财利多少,诸侯不谈利益得失,官员不谈个人损益。
50.畜仁义以风之,广德行以怀之。
——积蓄仁义来教化百姓,推广德行来安抚民心。
《盐铁论》这场两千年前的国策大辩论,展现了两种治国理念的深刻碰撞:一方强调国家调控以增强国力,一方主张放任民间以滋养民生。这些争论的核心问题——如何平衡政府干预与市场自由、国家利益与百姓福祉,至今仍是现代经济政策的焦点。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