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特·拉科布的决定已经落定,此事已成定局。但从实际操作和情感层面而言,他仍需向父亲坦白。于是,他预约了金州勇士CEO的日程。这种重磅消息不适合在餐桌上随口抛出,必须专门安排时间。
当肯特从大通中心驱车前往父亲家时,焦虑感逐渐变得清晰可触。这条路他走过无数次,甚至有些单调乏味——坐在保时捷帕拉梅拉里放空思绪,思考自己作为勇士篮球发展副总裁的工作早已是本能反应。但这一次,他清晰地感受到了一路加速的心跳。
0多英里的280号高速公路似乎延伸得格外缓慢,每一个弯道都被拉长。随着城市天际线在后视镜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半岛区林荫掩映的豪宅,他内心的波澜愈发剧烈。每一个转弯都让他更接近那个站在他世界中心的男人——那个他作为继承人所仰赖的帝国缔造者。他的父亲兼老板会如何回应这场"独立宣言"?
抵达阿瑟顿的宅邸后,他像往常一样停车进屋,径直走向家庭办公室——这个血缘与商业交织的场所。父亲早已察觉异样:若非有事,儿子何必专门预约日程?会面刚开始,悬念便即刻揭晓。
肯特辞职了。
消息来得猝不及防。就在六月的NBA选秀大会前夕,乔·拉科布听闻这个决定时明显一怔。他凝视着儿子,消化着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随后说出了第一反应:
"好家伙,"这位勇士老板开口道,"有种。"
没有不合,没有龃龉。肯特坚称自己的离开与家庭矛盾毫无关联——恰恰相反。他深爱着这一切:篮球、勇士、家族荣耀,以及维系这支王朝球队卓越标准的压力。
但始终在他心底拉扯的,是那种与生俱来的特权感。他比谁都清楚,自己走过的每扇门都早已敞开。无论多么努力,他都无法摆脱"裙带关系"的指控——这种隐痛如影随形。作为彻头彻尾的篮球痴,肯特有时甚至不敢相信自己能进入NBA管理层工作。但即便沐浴在勇士的荣光之下,父亲巨大的身影投下的阴翳始终无法消散。
正是这份清醒,最终促使他做出了离开的决定。
过去十年,他始终奋战在NBA的最前线。无休止的航班、冷清的酒店房间、弥漫着汗味的训练馆、数不清的电话会议、连轴转的战术讨论——这些不过是跻身决策核心圈的微小代价。肯特亲历了三座总冠军的辉煌,他的名字已与篮球史上最伟大的时代之一紧密相连。更难得的是,他能与兄长柯克并肩作战,在父亲一手打造的帝国中挥洒热血——这个帝国,某种程度上正是为他们而建。
然而,在这个为他量身定制的世界里沉浸十年,并未带来真正的满足。如今32岁的他即将成婚,内心深处有个声音越来越清晰:如果连尝试开辟自己的道路都不敢,他将永远无法直面内心。他必须证明,离开乔·拉科布的王国,他依然能在职业领域站稳脚跟。
"我无比好奇,当跳出这个圈子后,我能获得怎样全新的视角,"肯特坦言,"我完全理解这个位置的吸引力。是的,这里很舒适,能得到这一切是我莫大的幸运——虽然并非全靠自己争取。我只是恰好被放置在这个环境中,被这一切所包围。我对此充满感激。但我也清醒地意识到,这样的经历未必能让我对人生形成完整认知,当我未来回顾一生时,可能依然无法确定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
肯特谈起这件事时明显带着踌躇。在勇士管理层会议室内,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面,目光不时瞟向玻璃墙外——仿佛在那空无一人的训练场上,藏着他始终未能找到的完美解释。此刻,就连那标志性的笑容,也不似往日般自然流露。
他心知肚明——这个决定注定会被曲解,终将成为世人嘲讽他特权阶层的又一话柄。毕竟,能毫无后顾之忧地放弃NBA管理层职位这件事本身,就是特权最赤裸的证明。这场困局无解:与生俱来的金汤匙注定让他连"失败"都成了奢望。
拉科布一家常被比作HBO热剧《继承之战》——传媒大亨的四个子女贪婪争夺父亲商业帝国的剧情,与他们家如出一辙。但现实中的拉科布兄妹,却更渴望在家族帝国之外找到自我价值。
36岁的长子柯克是个例外。他全身心投入家族事业,但这个选择来之不易。斯坦福毕业后,他本计划创立科技公司。但2010年毕业之际,父亲突然收购了勇士。当职业球员的梦想破灭后,柯克与肯特都憧憬着进入NBA管理层。谁曾想毕业仅四个月,柯克就成了勇士队篮球运营总监。
起初他因顾忌舆论而抗拒这份工作。2015年勇士首夺总冠军后,同样的顾虑让他萌生去读商学院的念头。但每当站在人生岔路口,他最终都选择留下。父亲总这样开导他:"别因为获得机会的方式而辜负梦想本身。"
"我会在意吗?当然会,"37岁的柯克站在大通中心老板包厢外说道,他身披绗缝夹克,内搭一件金州女武神的紫色T恤。"但我也理解人们的想法。毕竟这就是现实——我们家族买下了球队,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对我来说,'裙带关系'的质疑反而成了动力。'你们觉得我不够格?'很好,那我就加倍努力……不过说真的,生活中比这艰难的事情多太多了。"
35岁的次女凯莉从未涉足NBA的世界。如今她是一家初创公司的CEO,在自己的领域默默耕耘。
而30岁的小女儿凯茜同样走着自己的路。9月5日,她编剧的电影《我的一切》将在影院首映。这部曾在电影节巡展时名为《乔布斯之书》的成长题材电影, 灵感源自她在硅谷的成长经历以及立志成为下一个史蒂夫·乔布斯的决心。历时多年完成的《我的一切》倾注了凯茜的全部心血——她没有依靠父亲的财富与人脉,但不可否认,这个姓氏始终如影随形。
"我可以第一个承认自己拥有巨大特权,"她在电话采访中坦言,"没错,我确实有机会向(勇士联合老板兼电影制片人)彼得·古伯(Peter Guber)寻求建议。但他并没有投资我的电影,甚至某种程度上还劝过我放弃。不过那些建议和人脉关系比金钱更珍贵。所以,我当然拥有优势。"
她的父母起初并不支持她进军电影业,反而鼓励她独自闯荡,让她真正体会创业的艰辛。已故的母亲劳里·拉科布也曾涉足电影行业。凯茜表示,直到她在电影领域渐入佳境,家人才真正理解她的追求。
"有时候我也会想,"凯茜说,"'我是不是在浪费大好机会?如果以某种方式加入家族企业,生活会不会更轻松?这是不是更明智的选择?'......但说实话,那从来不是我的梦想。我从小就热爱运动,但我和哥哥们不一样。"
生活在著名父亲的阴影下——这位在成为NBA王朝老板前就已叱咤风云的风投巨星——远不止意味着继承姓氏及其带来的特权,更意味着被迫活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剧本里。
财富与特权伴随着对成功的苛刻期待。他们的每个成就都被镀上"特权"的底色。他们是天生的幸运儿,降生在资源与机遇的温室里。他们的"寻常"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奢侈,他们的梦想悬在失败率仅1%的安全网上。
与此同时,他们更难获得真正的独立。他们几乎无从体会白手起家的成就感,与自我成就的荣耀感绝缘。而继承来的自信,保质期总是格外短暂。
正因如此,全家无人对肯特的决定感到意外。这一切都有迹可循。
"他身上有种创业者的闯劲,"乔·拉科布评价道,"比其他几个孩子更多几分不安分的躁动。"
肯特对下一步计划仍讳莫如深。他宣称要"保持开放和自由,静待机遇降临",而非匆忙投入新事业。他明确排除了加盟其他球队的可能,也无法想象自己会困在公司大楼的格子间里。这位华盛顿大学哲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理学士,平日手不释卷的读书人仅透露自己"另有志趣"。
在勇士帝国的疆域里,外部兴趣往往蒙尘——尤其当你的姓氏是拉科布时。
"作为我的孩子,"乔·拉科布坦言,"难免要承受裙带关系的非议,我理解这种质疑。我曾是旁观者,知道人们如何看待那些占尽优势的富家子弟。但我的孩子们绝非如此。"
他们不得不痴迷于变得优秀。证明自己的价值。
肯特深爱着这份执着。全情投入的状态。永不停歇的节奏。以及整个过程本身——与好友们熬过的长夜、错过的午餐、加班的深夜,都成了独特的奖赏。他从圣克鲁斯勇士总经理做起,逐步成长为勇士管理层的关键一员。他参与发掘并培养了胡安·托斯卡诺-安德森,在阿伦·斯马伊拉吉奇的签约上失手,又力主签下加里·佩顿二世。这背后是无休止的讨论、研究和球探工作。还有与柯克永不停息的辩论。
"我们可以互相挑剔,"肯特笑着说,"彼此较劲。一起处理严肃的事务,也共享欢乐的时光。这段经历实在太棒了。"
但这个离开的决定已在岁月中酝酿多年。他时常谈起另一种生活的可能,言语间透露着其他向往。2020年,他遇见了未婚妻布莱克——一位芭蕾舞者,为他的生活注入了全新的视角。执掌篮球运营11年的鲍勃·迈尔斯始终倡导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鼓励团队成员培养球场外的兴趣,从永动的仓鼠轮中抽身,尽可能将家庭放在首位。作为深受这种全局理念吸引的门徒,肯特与迈尔斯一直保持着密切合作
因此当迈尔斯在2023年5月离职时——部分原因正是难以在这个世界里找到平衡——肯特接收到的讯息不言而喻。而一个月后,母亲与癌症长期抗争后离世带来的心灵地震,更彻底重塑了他的认知。
"我想他和母亲探讨得最多,"凯茜说,"我知道他们有过很多次深谈,因为她总是如此睿智。她真心在乎他的人生是否充实,也完全理解他的两难处境。"
肯特变了。这支球队也是。他刚加入时,管理层只有6人。如今已膨胀至44人。
好吧,现在是43人了。
"这种感觉会非常陌生,"肯特坦言,"但真正让我感到充满生机的,正是那种'天啊,我既害怕又紧张,完全不知所措,所以必须自己摸索出路'的状态。我反而有些期待重新回到那种充满不确定性的不安之中。"
然而当他准备向父亲坦白时,这种不确定性可没那么令人振奋。父亲以严苛作风和火爆脾气著称,是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肯特心知肚明,父亲绝不会乐意看到他离开。
但实际场面却出乎意料。他的坦白既未引发怒火,也未招致失望。那个老板的身份悄然褪去,父亲的本色逐渐浮现。惊讶化为理解,理解又催生自豪——肯特从父亲眼中读到了这种骄傲。
"父母有时会让你惊讶,"柯克说,"我父亲尤其如此。人们对他有固定印象,但他绝非漫画式的单薄形象。"
他们的父亲没有忘记,自己的帝国正是建立在冒险之上。他还记得那种在胃里翻腾的孤注一掷——正是这种决绝,逼着他闯出了自己的路。乔的耳畔回响着大学辍学、在同一家公司干了40年的父亲的叮嘱:别像我,乔。我这辈子从不敢冒险。
这些来自马萨诸塞州新贝德福德贫苦生活的教训,最终帮他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王国,让拉科布的孩子们永远无需体会匮乏。而当肯特提出辞职时,这位父亲看到的,是锦衣玉食并未消磨儿子的斗志,功成名就也没滋生自满——他在肯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当然,此"孤注一掷"非彼"孤注一掷"。肯特的纵身一跃更像是探索而非冒险。但父亲依然从中看到了那种渴望,那种胆识——这值得敬重。
给予祝福,其实是在告诉儿子:像我当年那样。
而对肯特来说,践行这句话的方式,恰恰是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