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庭笈回忆:戴安澜师长原本不会牺牲,我们两次被英军坑了、骗了

发布日期:2025-07-11 点击次数:90

郑庭笈深知远征军第五军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将军捐躯的前因后果及战场细节,身为二百师少将步兵指挥官兼五九八团团长的他,在戴安澜将军逝世之际,坚定地守护在其身旁。

于《特赦1959》一剧中,我们目睹了郑庭笈的风采。他之所以能位列1959年首批特赦名单,源于其抗日战场上的卓越贡献——他曾参与武汉会战,并在昆仑关大捷中毙敌中村郑雄,荣膺云麾勋章。

昆仑关大战时,戴安澜之二百师、邱清泉新二十二师及郑洞国荣一师,与日敌鏖战一月,战情悲壮至极。邱清泉于战场挥毫明志:“年终攻克昆仑关,旌旗凝霜挺且坚。云散显露越南地,威风震慑日军魂。战火映山燃林木,刀锋映日闪伤痕。唯凭钢铁意志血,敌寇何足道哉!”

杜聿明麾下三师转战昆仑关后再赴缅甸,戴安澜仍冲锋在前。郑庭笈忆述,远征军初战告捷,后因英军情报失误或蓄意误导,战局急转直下,伤亡惨重。戴安澜将军本可幸免,奈何诸多不利汇聚,终致这位抗日英雄早逝。

杜聿明指挥的第五军,作为中国首支机械化部队挺进缅甸。他与荣耀一师师长郑洞国、二百师指挥官戴安澜、新二十二师师长邱清泉及副师长廖耀湘,共称“机械化劲旅五大英杰”。

1924年,戴安澜将军投身北伐军,自二等兵做起;次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深造。黄埔五期的郑庭笈与戴将军情谊深厚,对戴将军的诸多著作与日记,郑庭笈皆能熟览成诵。

1942年3月1日,第五军远征缅甸,二百师担当前锋,辖两战车团与两摩托化步兵团,并获杜聿明增援的骑兵团,铁骑轰鸣,战车隆隆,于缅甸同古集结待命。

当远征部队抵达同古之际,缅甸民众几近杳无踪迹,英军在缅境已全面撤退,而日军则步步紧逼,穷追不舍。

在仰光失守之后,日军第十五军的指挥官田祥二郎,带领四支师团及精锐特种部队,兵分三路向北挺进,追击溃退的英军。第二百师接获指令,负责接替英军第一师的防御,死守同古,确保英军安全撤离。

英军败退之际,二百师挺身而出实施阻击,此景已显艰难。尤为严峻的是,驻缅美英空军基地尽遭日军摧毁,同古的二百师孤立无援,反观日军掌控天空,对同古肆意轰炸,施放毒气。

在日军飞机坦克的威逼之下,戴安澜麾下的二百师所能依靠的唯有简陋的手榴弹与汽油瓶,因英军败退时遗弃了所有重型武器,即便尚存,亦不会施舍于中国远征军之手。

1942年3月20日,同古阻击战拉开序幕,日军五六百步骑兵在猛烈炮火掩护下率先发起小规模试探,继而倾巢而出,郑庭笈指挥的五九八团首战迎敌,三天鏖战后,副团长黄景昇不幸捐躯。

郑庭笈忆述:英国在缅甸的空军力量已荡然无存,中国志愿空军亦未见踪影,致使日空军肆无忌惮轰炸同古城。敌炮火亦逐渐扩大攻击范围,城内多数建筑沦为瓦砾。

至24日晨曦初现,同古防线外围尽失,戴安澜急召各团长共商生死大计,并分别委任了各自的阵亡后备指挥官。随后,他引领师部东迁,城内三步兵团则由郑庭笈,兼五九八团团长,统一调度。

自25日晨曦初现,同古城巷战爆发。两军逐屋激战,白刃交锋,直至28日。日军对五九九、六〇〇团阵地施放致命毒气,并乔装缅甸土著,驱牛车突袭,皆被识破歼灭。战后缴获七门迫击炮、百余步枪、六挺机枪及防毒装备,彰显日军惨重损失。

29日暮色降临后,濒临绝境的郑庭笈终获戴安澜将军亲笔指令:“遵杜军长之命:全军向西撤至汤河东岸,再向叶达西集结候命,撤退事宜由步兵指挥官郑庭笈全权负责。”

郑庭笈率领单一步兵营勇猛冲锋,成功逼退敌军。随后,两团兵力携带所有伤员有序撤退。在简陋的茅草师部内,戴安澜与郑庭笈深情握手,长时间静默无言,情感深沉。

同古战役历时十二日,战后数据显示,共歼灭日军逾五千,伤者无数。郑庭笈忆及日军境况,言其“血流成河,遍地尸骸,惨不忍睹”。

二百师达成阻击使命后撤离同古进行休整,蒋介石于1942年4月5日亲临瓦城东北的梅谋进行考察,并命杜聿明筹划一场大战,意在向英美彰显远征军的强劲战力。

4月16日,戴安澜麾下的二百师与新二十二师、九十六师依次进驻攻击预备阵地,第五军统帅杜聿明亲临平满纳坐镇调度,岂料突传不幸:担负侧翼防御的英军再度撤退,致使第五军面临被东西两侧日军夹击围困的险境。

对于郑庭笈的陈述真实性存疑:19日午后,史迪威与罗卓英突然调整策略,依据英军情报指出克遥克柏当西南有三千日军出没,随即指令二百师即刻奔赴该地发起攻击。

杜聿明即刻表达异议:“摩托化骑兵侦察结果显示,六十六军新三十八师孙立人部仍驻守原地,大批敌军潜过而未被发现绝无可能,故此情报不实。我坚持二百师东进棠吉、梅谋,固守腊戍,阻敌截断我军归途。”

史迪威与罗卓英深信英军情报确凿无疑,力主二百师发起攻势,否则将严惩杜聿明以违抗军令之名,杜聿明因此与二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杜聿明最终无奈妥协,却暗藏机锋,低声对戴安澜吩咐:“你可先遣部分兵力前往克遥克柏当,其余则待我赴梅谋,向参谋团林蔚禀明观点后再行定夺。”

戴安澜指挥二百师的五九九与六〇〇团,驱车火速赶往克遥克柏当,却惊讶地发现那里空无一人——他们再度被英国人愚弄,沦为了英军撤退时的一个掩护盾牌。

史迪威与罗卓英擅自撤离,导致十万中国远征军群龙无首,被迫各自为战寻求出路,而归国之路已被截断——日军一部已横渡怒江,正与宋希濂三十六师鏖战,二百师原定归国路线被迫调整。

5月18日,第二百师行军至细包至摩谷公路途中,意外落入日军第五十六师团两大队的埋伏,历经三个多小时的激烈夜战,戴安澜身中弹片,伤势严重,五九九团团长柳树人及副团长刘杰英勇牺牲,两团战损逾三分之二。

戴安澜身中两弹,一在胸膛,一在腹部,所幸未损及关键脏腑,然而药品稀缺,致使创伤迅速恶化,化脓不止。

戴安澜预感自身难逃一劫,遂召集各团长商议,决议在他捐躯后,由步兵统领郑庭笈引领部队安然归国。

五月,缅甸被倾盆大雨笼罩,戴安澜的衣衫始终湿透,伤势迅速加剧。终于,在1942年5月26日傍晚5点前后,他于缅北茅邦村五九八团营地英勇捐躯,享年38岁。

郑庭笈在炮火中谨护着戴安澜将军的遗骨,历经鏖战,直至6月2日方率全师冲破重重围困,最终于17日安然抵达云南腾冲之地。

二百师远征缅甸,历经一百三十七日鏖战,初时万名将士,归国时仅存四千余众,师团中高级军官四人捐躯沙场。

依据美蒋“联手”的常规,战后彼此推卸责任在所难免。史迪威在归咎他人之际,亦坦诚道出:“中国士兵堪称完美,机智过人,英勇无畏,任劳任怨,问题在于那些错失良机、怯懦无能、贪婪自私及战场上逃逸的军官。”

若史迪威秉持公正,理应严惩英军谎报军情、以盟友为盾之行,但鉴于英美亲厚,他不得不顾全大局,反诘远征军之失,并欲严惩张轸、甘丽初二将。老蒋忍无可忍,怒斥无法共事,终由罗斯福调停,增援华物资至六千吨,老蒋方勉强赞同史迪威之反攻谋略。

首页
电话咨询
QQ咨询
爱电竞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