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突然向俄罗斯“喊话”,主动提议下周举行新一轮谈判,甚至要求与普京举行“一对一”领导人会谈。
这一急转弯背后,是乌军前线告急、西方援助动摇的双重绝境。 而俄罗斯的回应看似积极却暗设门槛,美国一边对俄挥舞关税大棒一边“误伤”中国,欧盟五国更是集体抵制军援计划,一场牵动全球的博弈正在加速上演。
泽连斯基的“紧急求救”
7月1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视频讲话中公开“投石问路”,他已通过国家安全秘书乌梅罗夫向俄罗斯提议,下周立刻启动新一轮谈判。 更关键的是,他首次明确表态:“乌方已准备好与普京举行领导人级别会谈”,目标是“实现真正停火”。
这一急迫举动背后是战场上的残酷现实。 俄军夏季攻势集结了16万兵力,从苏梅、顿涅茨克、赫尔松三线夹击,每天发射超700架无人机和18枚导弹狂轰乌全境,甚至动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精准打击机场和防空系统。
乌军防线每日被迫后退200-300米,顿涅茨克97%地区已落入俄军之手。 泽连斯基的“求和”,实则是为濒临崩溃的战线争取喘息时间。
俄罗斯的“三步走”棋局
对于泽连斯基的提议,克里姆林宫表面释放善意,称其为“积极信号”,但实际划下硬性条件,必须先完成战俘交换协议。 俄方强调,已向乌克兰移交6000具乌军士兵遗体,并准备再移交3000具,但乌方尚未履行全部交换承诺。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早已设定谈判框架,先代表团谈,再领导人谈,最后拉美国上桌。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直言:“谈判进程需注入更多动力,但速度不仅取决于莫斯科”。 这一策略既避免直接承诺泽连斯基的“私聊”请求,又向美国隔空喊话,想让冲突结束? 请先拿出诚意。
特朗普的“军援变脸”与关税陷阱
美国的态度成为最大变量。 特朗普7月14日突然宣布重启对乌军援,提供包括AGM-158C巡航导弹在内的进攻性武器,但要求欧洲盟友“全额埋单”。 他还向俄罗斯发出“50天停火通牒”,若俄乌未达成协议,美国将对购买俄石油的国家征收100%关税,剑指中国、印度等贸易伙伴。
这一看似强硬的组合拳,实则充满算计。
欧盟五国掀桌,拒当美国“提款机”
特朗普的“重新武装乌克兰”计划刚抛出,就遭欧洲盟友当头一棒。 法国、意大利、捷克、匈牙利、波兰五国明确表态,拒绝出资购买美国武器援乌。这些国家质疑该计划是“美国军火商获利,欧洲纳税人埋单”。
更深层矛盾在于战略分歧,德国为巩固德美关系咬牙认下100亿美元账单,但法国主张“欧洲防务自主”,东欧国家则担忧冲突长期化将引火烧身。 欧盟内部裂痕的公开化,让美国“西方团结”的叙事彻底破产。
制裁“误伤”中国? 美欧各怀心思
美国对俄石油的次级制裁尚未落地,欧盟已抢先波及中国。 7月18日,欧盟批准新一轮对俄制裁,以“孤立俄罗斯金融业”为由限制部分中资银行与俄交易。
表面看,欧盟似在反抗美国30%关税威胁,甚至准备好对720亿欧元商品实施反制。 但现实是,美欧经济捆绑太深,撕破脸几无可能。 制裁中资银行更像是向特朗普递“反华投名状”,换取降低关税的筹码。 这种“打中国牌谋利”的操作,暴露了西方阵营的功利主义本质。
泽连斯基的“末路狂奔”
战场失利、外援动摇之下,泽连斯基正孤注一掷。 他火线任命前防长乌梅罗夫担任国家安全秘书,专责推进谈判,试图通过“换人”重获主动权。 同时,他强推政府改组,要求官员“一手抓武器自产,一手抓经济恢复”,宣称要“让社会重回正轨”。
但这一愿景被现实无情嘲弄:乌克兰军工产能仅能勉强维持炮弹供应,经济因战争萎缩35%,超过800万人流离失所。 更致命的是,泽连斯基的总统任期本应在2024年5月结束,因战时状态无限期推迟选举才得以延续权力。 一旦冲突平息,等待他的很可能是选民对战争责任的清算。
谈判桌上的“最后筹码”
尽管泽连斯基呼吁停火,俄乌战场却硝烟更浓。 7月19日夜间,俄军发动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空袭,乌全境响起爆炸声;同日,乌军无人机突袭俄罗斯托夫州炼油厂,引发大火。 这种“以战逼和”的疯狂对冲,折射出双方共同的心态,在坐上谈判桌前,必须用炮弹再多抢一块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