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为何这么热衷做网红大省?真相大揭秘!

发布日期:2025-07-29 点击次数:62

记得去年春天淄博烧烤突然刷屏那会儿,朋友圈简直被小炉子小饼小葱的照片淹没了。我有个在广州工作的大学同学连夜买高铁票去凑热闹,回来直念叨:“火车站有人举牌接站,公交专线直接送到烧烤城,连滴滴师傅都主动递矿泉水——这阵仗哪像是吃烧烤,分明是去亲戚家做客啊!” 后来才知道,淄博政府早就在央视《和为淄味》节目里埋过伏笔,文旅局长还在高铁上当“推荐官”,难怪有人说这场网红盛宴其实是盘了三年的棋。

山东人搞网红确实有先天优势。上次去曲阜逛三孔景区,撞见个穿汉服直播的大哥,举着自拍杆讲解牌匾典故,直播间五千多人听得入神。大衣哥在田埂上唱歌的视频能火出圈,拉面哥案板前翻飞的面团引得网友跨省打卡,说到底离不开齐鲁大地那股子质朴劲儿。有学者分析过,炉子小饼小葱的烧烤组合暗合鲁文化特质——炉火是山东人的热忱,卷饼似包容胸怀,青葱代表直爽性情。这种文化基因碰上短视频时代,就像火星子蹦进了干草堆。

但成为网红省份真不只是图热闹。去年参加青岛啤酒节,遇见个辞职回乡创业的90后。他拿着政府发的“人才金政50条”手册给我算账:住青年驿站房租减半,创业园免三年水电,连景区都免费开放。“淄博烧烤爆火后,市里建人才公寓速度比烧烤摊支得还快。”他指着远处工地塔吊笑道。这背后藏着山东的焦虑:传统产业转型的压力像悬在头顶的秤砣。统计公报里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年年涨,可隔壁江苏浙江的互联网巨头早把赛道占满了。有位智库研究员跟我聊过:“文旅这张牌,其实是山东经济突围的奇兵。”

政府这双“有形的手”总在关键时刻推一把。今年清明爬泰山,发现半山腰冒出十几个文创自动柜。甲骨文冰箱贴、“泰山石敢当”充电宝卖得火热,扫码才知道是济南超然楼带动的“山东手造”计划。更绝的是监管手段——听说淄博成立烧烤协会那阵,有家店鱿鱼卖贵五块钱,当天就被摘了“诚信商户”的灯牌。这种既搭台又守规矩的做法,倒验证了某位教授总结的“淄博公式”:网红长红=(特色产品×政府服务)÷市场乱象。

不过流量狂欢里也藏隐忧。五一陪北京朋友重访淄博,八大局便民市场变成网红小吃街,炒锅饼摊子排起百米长队。可当我们想找本地人喝杯小酒,连着三家店都把散客桌撤了改接旅行团。更遗憾的是琉璃作坊里的老师傅,他边打磨生肖摆件边叹气:“直播带货让销量翻倍,可徒弟全跑去当烧烤师傅了。”这种矛盾在学界早有讨论:当“打卡两分钟修图两小时”成为标准动作,城市记忆会不会被滤镜格式化?当网红经济指标压过文化深耕,那些需要十年磨一剑的非遗传承怎么办?

回头看山东这片土地,从孔子周游列国到李清照“争渡争渡”,本就是中华文明的“顶流制造机”。如今把烧烤摊变成社交货币,拿超然楼灯光当流量开关,不过是换了时代的表达方式。关键或许像那个凌晨还在打包琉璃快递的店主说的:“咱要的是游客拍完照发九宫格,十年后还能记得窗花剪的是什么故事。”

首页
电话咨询
QQ咨询
产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