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谈完就翻脸!贝森特又发威胁,说要对中国石油征100%关税

发布日期:2025-08-04 点击次数:142

2025年7月29日,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刚结束两天,国际社会还没来得及消化"延长休战期90天"的消息,美国财长贝森特就在新闻发布会上扔下了一颗"舆论炸弹"——他盯着镜头说,中国每天进口俄罗斯200万桶石油,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输出国,这种行为是在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战争,损害了中国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形象。"如果中国不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就要为此付出代价。 "而他口中的"代价",是100%的关税。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懵了。 毕竟三天前的谈判结束后,外界普遍觉得中美关系要缓和了:特朗普刚放松了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还拒绝了赖清德"过境"纽约的请求;更关键的是,双方宣布延长"休战期"90天,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突然松了下来。甚至有媒体猜测,中美领导人可能在韩国APEC峰会上见面,正式公布新的谈判成果。 谁也没想到,谈判桌刚撤,美方就急着亮"獠牙"。

贝森特在发布会上其实玩了个"文字游戏"。他说"中国继续采购俄罗斯石油是在支持战争",但又补了一句"美国不会干涉中国的主权"。 既然不干涉主权,为啥要加关税? 这逻辑漏洞连普通网友都能看出来。 不过稍微想想就明白——美国所谓的"不干涉主权",前提是"不损害美国利益"。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买俄罗斯石油,动了美国的"战略蛋糕"。

俄罗斯是中国重要的石油供应国。 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约2.8亿吨,其中俄罗斯原油占比接近20%,平均每天进口量超过200万桶。 俄罗斯的乌拉尔原油价格比布伦特原油每桶低5-8美元,对中国来说既便宜又稳定。 更关键的是,中俄能源合作是两国战略合作的重要部分,从管道建设到长期协议,都是双方经过多年协商达成的共识,哪能说断就断?

贝森特敢这么威胁,背后其实有美国的"小算盘"。 同一天,刚结束英国访问的特朗普在专机上也对俄罗斯下最后通牒:"普京必须在10天内和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否则美国要对俄罗斯加征100%关税,还要对和俄罗斯做石油生意的国家搞'二级制裁'。 "说白了,美国就是想通过"连坐"的方式,逼中国、印度这些和俄罗斯正常贸易的国家站队。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招没什么用。 先说俄罗斯,打了三年仗,投入了那么多资源,不可能因为美国加税就妥协。再看印度,这几年靠当"倒爷"赚了不少钱——低价买俄罗斯石油,高价卖欧洲,2024年印度对欧石油出口量涨了40%。 但印度什么时候真心实意为美国想过? 美国给的好处够多可能动摇,光靠威胁? 印度早就说了"不会选边站"。

最惨的其实是美国自己。 美俄双边贸易额有多惨? 2024年全年才34亿美元,就算把关税提到100%,美国能收到的税也就17亿,还不够美国军费的一个零头。所以说来说去,美国的威胁主要还是冲着中国来的。

那中国啥态度? 中方早就说得很明白:"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石油进口是中国的主权,美国没资格指手画脚。 要是真加100%关税,中国也不是没反制手段。 就说稀土,中国稀土加工技术占全球90%,从手机芯片到战斗机发动机,很多关键材料都得用中国加工的稀土。 要是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美国高科技产业得抖三抖。

消息一出,国际油价当场就涨了。 7月29日当天,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盘中暴涨4.2%,创下了2023年伊以冲突以来的最大盘中涨幅。 欧洲更慌——欧洲本来就缺能源,俄罗斯石油占欧洲进口量的15%,要是中美都减少买俄油,油价还得往上蹿。 美国自己是产油大国,可能不怎么怕,但欧洲那些国家,冬天马上到了,取暖费又要涨,老百姓该骂街了。

现在网上有个有意思的现象:美方一边说要缓和关系,一边又搞关税威胁;中方一边强调合作共赢,一边明确底线。 其实这两年中美博弈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从5G到芯片,从新能源到农产品,双方一直在"打打谈谈"里找平衡。 这次美国拿俄罗斯石油做文章,本质上还是想给中国施压,逼中国在谈判里让步。

不过话说回来,美国的威胁真的能奏效吗? 中国买不买俄罗斯石油,从来不是美国说了算的。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西方对俄罗斯搞了几十轮制裁,俄罗斯经济确实受了伤,但中俄贸易额反而从2014年的953亿美元涨到了2024年的2400多亿美元。 这说明什么? 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外部压力就散伙,反而会抱得更紧。

再看国内,中国这些年一直在推动能源多元化。 除了俄罗斯,中东、非洲、南美洲都是中国石油进口的来源地。 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中国从沙特进口的石油占比18%,从伊拉克进口15%,从巴西进口12%,俄罗斯占20%——这说明中国根本不怕单一来源,美国拿石油威胁,根本吓唬不住人。

现在最尴尬的是欧洲。 美国要搞"二级制裁",欧洲那些和俄罗斯做石油生意的国家怎么办? 比如意大利,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了300万吨石油,占其总进口量的8%。 要是美国真加税,意大利要么乖乖听话,要么多花冤枉钱买更贵的油。 欧洲本来就想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结果美国这一闹,反而让欧洲更被动了。

回到中美贸易谈判,现在的情况是"表面缓和,暗潮汹涌"。延长90天休战期,给了双方喘口气的机会,但该谈的问题一个都没解决:关税能不能降? 科技封锁要不要松? 供应链怎么调整?这些问题不解决,90天后谈判还得接着谈,甚至可能更激烈。

贝森特的威胁,说白了是美国一贯的"极限施压"套路——先放狠话,再谈条件,逼对方妥协。 但中国这些年早就摸透了这套玩法:你施压,我就反制;你想谈,我就认真谈。 毕竟对中方来说,核心利益是底线,谈可以,但得在平等的基础上谈。

现在离APEC峰会还有不到一个月,外界都在猜中美领导人会不会见面。 但不管见不见面,该做的事还是要做。 中国该买俄罗斯石油还买,该发展新能源还发展;美国该施压还施压,该闹幺蛾子还闹幺蛾子。 这场博弈,远没到结束的时候。

最后说个小细节:7月30日上午,中国海关总署公布了最新的原油进口数据,7月上半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环比涨了3%。 这数据摆在那儿,就是对美方威胁最直接的回应——你爱咋咋地,该买还是买。

首页
电话咨询
QQ咨询
产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