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陷“数据门”,鲍威尔被推上风口浪尖,全球市场神经紧绷

发布日期:2025-08-06 点击次数:192

7月31日,美联储刚刚宣布维持利率在4.25%到4.5%的区间,这已经是连续第五次按兵不动,外界的火气却一直没消下去。

这一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成了风口浪尖的人物,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直接开怼,说鲍威尔行动太慢、太愚蠢,还带点谩骂性质,气氛瞬间又炸了。

外行看戏,内行看门道,大家都知道,这场舆论战背后,其实是债务和利率的死磕,特朗普想要美联储降息,因为政府债务压力实在太大。

2025年美国债务超过36万亿美元,每年要付的利息像个无底洞,降息就能少付钱,这算盘精明得很,特朗普多次公开喊话,就是想让鲍威尔低头。

鲍威尔却不为所动,美联储给出的理由是关税带来的通胀不确定性,还有就业市场看起来还算稳,降息不是说动就能动的。

可风向突然变了,8月1日晚上,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7月非农就业数据,新增就业只有7.3万人,远低于预期,市场一片哗然。

更让人震惊的是,5月和6月的数据被大幅下修,5月从14.4万砍到1.9万,6月也从14.7万变成1.4万,两个月直接少了25.8万。

市场反应立刻跟着走,股市暴跌,黄金大涨,原油跳水,美元指数再次跌破100,这一连串动作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谁都挡不住。

数据一出,关于“造假”的质疑声也来了,尤其是两个月后的大幅下修,让人不禁怀疑7月的数据水分有多大,信任感一下就被打破。

特朗普抓住机会,又发文批鲍威尔,说他顽固、迟钝,还建议美联储理事会“接管权力”,要求马上大幅降息,语气里透着一股逼宫的劲儿。

这还没完,7月30日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上,副主席鲍曼和理事沃勒都投了反对票,主张直接降息25个基点,这是1993年以来头一次有两位理事明确反对决议。

两个人都觉得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疲软,私营部门几乎不再增员,下行风险变大,认为应该主动降息,别等局势彻底失控才动手。

他们的观点很直接,当前利率已经高于所谓“中性水平”,继续观望只会让就业和经济雪上加霜,市场变化太快,不能等着看。

美联储其实内部早就不团结,关税问题让分歧越来越大,干脆“三分天下”,有主张降息的,有主张不动的,还有一批干脆保持观望。

7月非农数据和前两个月的大幅下修出来后,鲍威尔被推到了分岔路口,降息还是不降息,怎么选都有人不满意。

表面上看,降息似乎能救就业,实际问题更复杂,美国商务部6月PCE数据显示通胀已经开始反弹,核心PCE同比上涨2.8%,是2月以来的新高。

关税的锅越来越重,特朗普刚签的新一轮关税,税率区间10%到41%,加拿大商品直接上调到35%,规避关税的商品额外再加40%。

这些新政让市场更焦虑,如果此时降息,通胀可能进一步恶化,谁来兜底没人知道,但要是继续观望,就业市场撑不住,经济下行风险也在加大。

鲍威尔的难题不是简单的左右为难,他的任期还有不到一年,上一轮高通胀刚刚压哪敢轻易松口,谁都怕一夜回到解放前。

就业疲软是真的,通胀压力也是真的,关税政策还随时加码,这种三重压力下,美联储每一步都像走钢丝,没有绝对安全的选项。

前两任美联储主席都说过,在这种局势下做选择,几乎没有正确答案,只有相对没那么糟的选项。

非农数据发布后,市场情绪急转直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越来越重,9月降息的概率从40%飙到接近90%。

大家都怕经济衰退真的来了,到时候无论是鲍威尔还是特朗普,谁都没好果子吃。

回头看这一连串事件,2025年7月31日的利率决议只是一个节点,背后的博弈还远未结束。

高利率对抗通胀,低利率救就业,这两条路怎么选,都是刀口舔血,鲍威尔面对的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场无休止的拉锯战。

现在市场的信心已经开始动摇,数据下修、政策摇摆、舆论对立,谁都想知道,接下来美联储会怎么走。

鲍威尔会不会顶住压力坚持观望,还是会被逼着提前降息,没人敢打保票,悬念拉满。

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围绕利率、就业、通胀和关税的拉锯,还会继续上演,影响的不只是美国,更牵动着全球的经济神经。

看似一场数据的风波,背后其实是权力、利益和信心的较量,美联储的每一个决定都至关重要。

鲍威尔的史诗级选择,或许才刚刚开始,市场和现实,已然没有退路可走。

美联储陷“数据门”,鲍威尔被推上风口浪尖,全球市场神经紧绷

首页
电话咨询
QQ咨询
产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