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说,这帮相声演员到底是爱相声还是爱热搜?刚看到杨议又开口怼郭德纲、岳云鹏了,语气那叫一个甩,不带一点儿客气的,听得我都有点嗓子冒烟。这事儿我刚刷微博的时候直接楞了一下,心想——现在相声界咋变成了综艺界的战场?吃瓜不香吗?非得在热搜上抢着吵?
杨议这号人物不是随便说话的。他一直坚持那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的观点没错啊,传统相声得靠扎实的基本功说话。可是你往下看,郭德纲和岳云鹏那边天天上综艺,唱歌、跳舞,全副武装争抢流量,仿佛只要不出现在更多镜头里,就像被遗忘了似的。俩人的节目密度一个月翻几档,什么真人秀、选秀辅导、带货直播,回头再瞅瞅他们上了那么多年春晚的脚步,原本粉丝期待的是口碑和作品,现在倒成了各种花样层出不穷的娱乐营销。
别的不说,我看了段现场,岳云鹏那段脱口秀式相声,台词里夹杂那么多网络流行语,不说不觉得,听多了真有点审美疲劳。那是努力贴合年轻观众没错,但是纯相声的韵味越来越少。他不是不行,是这股味道被各种噱头掩盖了。郭德纲更复杂,他做的大事不少,培养的小徒弟各有千秋,可这几年瞧他拍戏、唱歌,手指头都快抻成钢筋了。结果呢?这些尝试到底有多少能真正反哺他的相声舞台?是空有热度,还是深耕艺术?这两条线他自己心里都清晰吧。
回头说说杨议这口气。说实话,他这大半辈子泡在相声圈子,手里功夫经得住考验,他的批评不算刺耳,反倒是提醒。谁还记得以前儿时夏天的大戏楼,那种静静听一段相声的感觉?跟现在荧屏上满屏彩虹屁的歌舞、段子拼接比较,差别太大了。问题是,年轻观众口味变了,不愿坐下来耐心听旧式相声,他们也得“变”啊,不然夹缝里生存难有天理。可以说,郭德纲岳云鹏这波转型是无奈之举,流量时代谁不上综艺?但杨议就怕把相声弄成了杂技,热闹的背后,传统功夫残缺不全,变味了。
我反复琢磨,他们这三个人的关系似乎也没那么简单了。杨议不止怼岳云鹏一个,郭德纲那边也收到了“请专注本业”的暗示。说不上有多大仇恨,更像是师徒间、同行间的分歧。只不过公众看着热搜和综艺节目,一看就想问:这背后的裂痕会不会演变成相声界的“分水岭”?郭德纲的德云社撑起了现在相声行业的大半个天,岳云鹏是家喻户晓的脸,他们把相声带进大众视野的贡献不可忽视。但这么一边怼一边秀的态势,是不是也让观众看到了矛盾的另一面?
另一方面,哥几个忙着抢镜头,实在让人困惑。他们先是想红,红了往深处挖,可这中间似乎走了弯路。像岳云鹏唱跳俱佳,结果被质疑“真相声新人”以后,不是把人往边缘推吗?郭德纲跨界演戏,虽说打响了名字,但艺术上的口碑和成果做得稳定吗?观众心里有数。一众热搜里的绯闻绯色,更加让人抓不到重点。相声这种东西,口碑和作品才是根本。光靠话题,光靠人设,撑不了长远。
他们这种天天刷屏,拼热度的状态,是好是坏?可能短期流量增长了,上了几档节目,短期内社交媒体粉丝变多,可相声市场真的跟着扩大了吗?年轻人真愿意买票去听完整长的相声吗?前阵子某地票房下跌又回炉改节目,说明问题不是吗?而且这种“综艺大杂烩”模式很容易让相声观众降级——当娱乐变多了,原来专注听故事的情怀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再说回杨议,他虽说嘴上凶猛,但心里拿捏得准。他怼归怼,骨子里还是担心相声这门手艺失传。敢说真话的人不多,他这番话算是给郭德纲和岳云鹏一个提醒:别忘了本职活,别让相声成了配角。毕竟台上那十几分钟的东西,是多少年打磨的结果,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混进去的。被各种“速成”、“速红”潮流裹挟,最后变成怎么看都乱套。
我看到最后朋友圈那条转发下面有人评论:“现在相声还能认真听吗?”你说说,还有谁能拿真功夫对得上这时代的快节奏?能不能回归本分,是大问题。说白了,这江湖里面谁还真心守着那份纯粹?郭德纲岳云鹏挤综艺瓜分资源,杨议站在传统一头冷眼旁观,结果越看越像三家不唱一脏戏。终究是相声界的老树新枝的问题,不是三两句闲话能解决。
这事儿真就这么过去了?粉丝们看完他们的新节目还能还抱希望?抛开玉石混杂的风头,谁还有耐心坐下来,好好听一场相声?这么操作,粉丝真不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