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搓手机刷到两张截图,真是绝了。头一张是个视频封面,老外街访随便剪了几秒,标题就敢写"老外永远不想去的国家是中国"。这就好比拿菜市场大妈闲聊当联合国决议,硬凑的结论看得人脚趾抠地。更绝的在评论区,有人把这种标题吹成了"文明高地的胜利",点赞还顶到了第一名。结果底下马上炸出个明白人:"真厉害啊,用欧洲殖民者的眼光给自己国家打分?屁股决定脑袋也得讲基本法吧!"
细看这吹捧者的主页,满屏都是"润出去"的梦话。但有意思的是,字里行间全是中文汉字,发牢骚得用拼音输入法,骂娘还得靠中国成语。前脚刚说完西方月亮圆,后脚又得求国内朋友代购老干妈。最讽刺的是什么?嚷嚷这么久要脱离,真去办离籍手续时,连250块的离籍手续费都凑不齐。这哪是追求自由,分明是表演型人格遇上囊中羞涩嘛!
你说这些人惨不惨?抱着皈依者狂热贬低母国文化,可换个身份证的钱都掏不出。上外网发帖吹捧"文明高地",敲的键盘却是仓颉造的字形。用"自由世界"的价值观指点江山,表达方式却绕不开汉语思维。好比硬要用刀叉吃火锅,结果溅了满身红油,还得偷摸找筷子救急。说到底啊,精神出走容易,骨子里的文化脐带哪里是说剪就剪的?
记得去年有个润人网红发视频哭诉,说在海外被当二等公民,生病了最想念的是微信挂号。评论区却怼得扎心:"国内医保卡用着,老家宅基地占着,端起碗吃饭摔碗骂娘倒是利索!"更有人扒出他天天用汉字写维权书,转头却教外国人"中文是落后文字"。这种分裂看得人直摇头——连安身立命的根基都要践踏,那真是活成了文化流浪汉。
文化自信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那些吹捧洋标题的,本质是跪久了站不稳。你看真正在海外传播文化的,哪个不是用汉字书法俘获老外,拿唐诗宋词惊艳课堂?四川火锅开遍纽约时,谁还记得某些人酸溜溜的"油烟论"?说到底啊,嘴上嫌弃中国的人,身体最诚实:离籍税拖了三年没交,微信红包抢得比谁都快。
屏幕暗下去前我又看了眼那张截图。那位硬刚的神评论收获上千赞,置顶位置早换了天地。评论区留了条高亮回复说得通透:"用汉字骂汉字的,先把手写体练明白再说。"要我说啊,嫌弃自家文明的,先数数口袋里的硬币。文化底气从来不在嗓门大小,当有人握着筷子说这是落后餐具时,你倒问问他,这筷子能不能夹起五千年的明月光?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