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罢工举标语,说安全比利润重要,波音听进去了吗

发布日期:2025-07-25 点击次数:147

一架阿拉斯加航空的737 MAX 9型客机正在旧金山机场滑行,机身上还带着修补痕迹——这是2024年初“舱门脱落”事故后的维修标记。 同一天,波音总部传来消息:计划全球裁员1.7万人。 讽刺的是,此刻全球航空订单正创下新高。

波音工厂的罢工已持续一个多月。 3.3万名西海岸工人堵在车间门口,举着“安全比利润重要”的标语。 他们的愤怒指向管理层:737 MAX两次空难后,美国司法部刚与波音达成认罪协议;而年初的舱门事故调查显示,生产线上存在严重的质量控制漏洞。

这家曾代表美国工业巅峰的企业,如今评级正滑向“垃圾级”。 777X客机交付推迟到2026年,“星际客机”飞船故障让宇航员滞留太空,高管接连辞职……《盲飞》一书记录了转折点:1997年收购麦道后,工程师文化被资本盈利取代。 生产线被拆分外包,管理层压缩研发预算,只保留最后组装环节。

波音的困境像一面镜子,照出美国制造业的“气血淤堵”。 当新冠后全球飞机需求激增时,波音想增产却陷入“用工荒”。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尤其高级产业工人断层明显。 一家飞机制造商透露:“我们急需能操作五轴机床的技师,但应聘者寥寥无几。 ”

供应链的裂痕同样触目惊心。 俄乌冲突推高特种材料价格,而波音外包的零件厂分布在全球各地。 2024年夏天,一批钛合金紧固件因物流延误卡在波兰,导致三条生产线停滞三天。 过度依赖外包的模式,让质量控制沦为“拆盲盒”。

波音的衰落只是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缩影。 上世纪80年代《综合环境反应补偿与责任法》出台后,钢铁、化工等高污染产业加速外迁。 同时,金融自由化政策诱使资本逃离实体——1980至2010年,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从20.5%跌至11.9%,而金融与地产占比从16%飙升至20.7%。

政客们的“振兴计划”更像一剂安慰剂。 2017年特朗普签署《减税与就业法案》,1.5万亿美元减税大礼包砸下去,制造业岗位仅增加40万个,不到承诺的零头;奥巴马的贸易调整援助计划耗资70亿美元,但60%受训工人仍找不到稳定工作。

更深层的矛盾埋在选举制度里。 两年一次的众议院选举、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让政客沦为“福利贩子”。 1980至2020年,美国社会福利支出占比从11.5%跃至18.7%,基建投资占比却从3.5%萎缩到2.5%。 当俄亥俄州失业工人接过食品券时,他们的工厂设备正被拆解运往越南。

劳动力断层在“铁锈地带”尤为刺眼。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每年有9400个钢铁岗位虚位以待,年薪中位数5.7万美元,但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 底特律职业学校的焊接课还在教传统电弧焊,而当地工厂早已普及激光焊接机器人。

四大军用造船厂的垄断僵局更暴露结构性问题。 纽波特纽斯船厂独占航母建造,通用电船包揽核潜艇订单。 没有竞争压力,“康涅狄格”号核潜艇维修拖了4年;福特级航母“肯尼迪”号交付延期三年,电磁拦阻装置至今未通过测试。

首页
电话咨询
QQ咨询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