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巨头隆基绿能一季度的财报上,赫然躺着超80亿的亏损数字。 一线技术工人的月薪从1.2万元腰斩至6000元,车间里的熟面孔消失了30%,他们有的跳槽到隔壁新开的电池厂,更多人挤进外卖骑手大军。
这张工资单撕开了中国制造业的残酷现实:当98%的企业深陷价格战,多晶硅价格较峰值暴跌40%,组件价格击穿0.6元现金成本线,行业只剩下“饿死同行、累死自己”的死循环。
转机出现在2025年7月1日。 中央财经委会议首次定调“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短短23天后,国家发改委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抛出《价格法修正草案》,剑指低价倾销认定标准。 政策出手快准狠:
水泥行业率先响应,中国水泥协会发布限产稳价文件,要求企业压缩30%低效产能;光伏巨头紧急刹车,隆基、晶澳等头部企业宣布暂停扩产计划,转向高端N型电池技术;央行同步输血,7月24日开展4000亿MLF操作,流动性闸门再松一扣。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猛烈。 Wind反内卷指数在政策出台后飙涨17.17%,螺纹钢期货价格从年内低点反弹12%,热卷上涨14%。
券商研究所连夜赶工,7月平均每天产出15篇反内卷研报,国金证券甚至包下酒店开专题策略会,台下坐满钢铁厂老板和基金经理。
“资金正在抢跑政策落地!”深圳某百亿私募基金经理盯着交易屏惊呼。 7月24日,机构席位突然空转多:
固态电池龙头遭围猎,天力锂能、道氏技术被机构单日净买入超3亿元;能源金属板块爆发,宁波韵升突破5日线引发游资抢筹,海南自贸区异军突起,免税概念股中国中免获外资加仓,推动区域板块单日暴涨9.59%。
调仓藏在期货市场。 碳酸锂价格一周暴涨15%,直接刺激天齐锂业尾盘获1.2亿抢筹;稀土现货报价跳涨8%,机构迅速扑向厦门钨业。
某公募基金经理透露:“现在拼的是谁先拿到行业协会限产文件,唐山钢厂刚传出减产消息,我们就扫货了抚顺特钢。 ”
反内卷行情已形成清晰的传导链条:
1. 传统周期品暴力修复
钢铁厂开始“断臂求生”。宝武集团合并山东钢铁后,吨钢毛利回升至800元;华新水泥半年利润预增50%-100%,生产线从24小时运转改为“开四停三”。 唐山某钢厂老板算账:“以前卖一吨螺纹钢赚不到一瓶矿泉水,现在限产30%,每吨净利涨到300元。 ”
2. 高端制造的定价权之争
当比亚迪减少低端车型产能,把资源倾注到智能驾驶车型时,毛利率悄然突破20%。 三一重工的挖掘机开始搭载自研氢燃料电池,海外订单排到2026年,彻底摆脱国内价格战泥潭。
3. 平台经济重构估值逻辑
美团外卖取消“满25减15”疯狂补贴,转向提升配送效率,单均利润提高0.8元;京东砍掉百亿补贴频道后,运营效率指标反升15%。 中概互联网ETF份额三个月激增120%,资本开始为经营质量买单。
转型阵痛已在唐山上演。某钢厂限产后裁员2000人,尽管政府承诺转岗培训,但当地服务业月薪仅4000元,不到钢厂收入的一半。
光伏产业,某中部城市组件厂倒闭后,2000名工人仅30%愿转行外卖骑手,其余仍在流水线旁徘徊。
产业链连锁反应更让人心惊。新能源汽车整治低价竞争后,上游碳酸锂需求骤减,价格一周暴跌12%。 “政策需要像外科手术般精准。”
某券商首席提醒,“水泥限产推高房价,光伏减产拖累绿电进度,平衡效率与公平将是最大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