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梦,神权重,石油富,民生空。”回头看伊朗这四十年,说激荡也好,说折腾也罢,神权体制的伊朗,始终在走钢丝。而眼下,这根钢丝越来越细、越来越滑。伊朗真的还能靠老路走下去?到了“回头看一眼”的时刻了吗。
前段时间,伊朗内部又出了新状况。你看,这个神权体制,说白了,本质上就是把政教深度捆绑。可问题是,经济、社会、外交,一个都不稳。最直接的表现,其实就三点。伊朗到底失误在哪?这三大信号,不妨掰开了看。
信号一:神权体制让伊朗掉队现代化列车
经济陷入停滞?这个事,伊朗人自己最有发言权。其实,伊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在西亚能排前列。靠的什么?当然是石油。这层“金色地毯”,让国家一度风光。
可到了79年伊斯兰革命 后,伊朗直接把自己的“国家引擎”转交给宗教精英操纵。你以为只是换人,其实换了一套玩法。领导人不是简单的总统、首相那种玩法,而是宗教领袖至高无上,一纸法令能让世俗规则让步。
这一招玩下去,外人看热闹,老百姓心里苦。政策反复,经济体系“抓不准脉”。前脚刚鼓励企业家创业,后脚又以“不符合教义”为由叫停。结果搞得企业家没人敢“放开手”,市场信心也被消磨个干净。
此外,资源分配、创新投入、教育现代化,统统卡在神权管控的缝隙里。2012到2023年,伊朗GDP增速年均不到1.5% ,远低于同区域国家。高手如云的年轻一代,能跑的都跑了。大国底子厚?底子再厚,捏不出新面貌也枉然。
信号二:国际纷争加剧经济困局
这几年,国际纷争搅得伊朗头疼。只要有点风吹草动,老美那边就开始限制、打压。不止是能源出口,连对外结算金融渠道也各种“补丁封堵”。最后直接导致,伊朗石油出口最高一年能超250万桶/日 ,现在稳定在100多万桶/日 徘徊,外汇大幅骤减。
你说有石油就可以抗打吗?真没那么容易。伊朗货币里亚尔 过去十年累计贬值超95% ,普通老百姓不敢把钱存银行,全跑去换美元。物价一年大涨两三成,咋过日子?有时候想想,石油多反倒成了枷锁。全球能源结构变、外部打压升级,本来靠资源输出赚钱的套路,越来越玩不转。
东边有印度、巴基斯坦顶着,西边有土耳其、海湾兄弟玩命奔跑。伊朗守着一堆油,结果经济增长止步,完全掉队。
信号三:国内社会撕裂,年轻一代不认同神权未来
神权体制下,好多外人不理解,什么叫统治权力的“内卷”?其实,伊朗这个特色在于,政坛不是你上我下的能量流动,而是“教士圈子”一家独大。总统换了好几个,真有实权的始终是最高领袖。
这套体制下,年轻人机会窄,对外没话语权,对内没上升空间。近年来,反对政策的抗议声不断,特别是女性权利、教育改革、社会开放 这块,民众已经很难忍住情绪。
有个数据可以看看,伊朗18-35岁人群中,超65% 希望移民或到海外找发展空间。曾经引以为傲的高等教育,现在成了“人才出口工厂”。今年二月份,伊朗大学毕业生的出国申请量,比十年前高出4倍 。那剩下的,相当一部分在“卷宗教、卷身份”,折腾来折腾去,国家大系统根本松动不了。
伊朗,大国之困,路在何方?
有时候说伊朗“大国”,其实是资源、地理、历史加起来的标签。真要把这些优势变成稳增长、强民生的动力,光靠宗教权威压不住局势。神权政治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社会弹性,不接纳新思路。政策上拧巴,社会上卡壳,时间一长,再坚不可摧的神权堡垒也会出现裂缝。
看过去十年,伊朗除了加紧神权管控、防控外部渗透之外,基本找不到什么“正向搞活经济、现代治理”的突破。最近一轮国际能源格局调整、“金融封锁”层层升级,国家层面手脚越绑越死。
有分析说,伊朗真要跨过去,需要三板斧——一是实行政教分离,打破利益固化;二是放手让市场和年轻一代“勾画未来”;三是主动参与区域协作,修通外界“输血管道”。可是回头看看,这三步,每一步都民族风险极高,稍有不慎就有社会动荡。
到今天为止,伊朗既承担着“大国的责任”,又被死死困在体制自设的困局里。往哪个方向走,是面对世界、顺应潮流,还是继续依靠神权控制,回避社会深层矛盾,这道选择题,已经摆在所有伊朗人的面前了。不管答案是什么,这场“国运拐点”,大概已无处可逃。真到了该把“老路”扔一边,集中精力重新打算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