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刷朋友圈,看到闺蜜发了张写着“今天的咖啡比昨天多了一勺糖,快乐也多了一倍”的趣味文字图,背景是粉嫩嫩的云朵,字体像手写的粉笔字,点进去问她怎么弄的,她笑着说:“微信新功能啊,输入法直接转的,不用修图,超方便!”中午在视频号看美食教程,评论区有个网友留言“这锅铲比我家的还懂火候”,笑到我拍桌子,直接点了下评论旁边的“分享”,居然一秒就发给了同样爱做饭的妈妈;晚上和朋友聊最近追的剧,双手正抱着西瓜,对着微信说“最近那部剧的结局太好哭了”,喊了声“OverOver”,消息居然自动发出去了——最近微信的这波新功能,一个个都踩中了我们日常使用的“小痛点”,用起来是真的“丝滑”又好玩。
一、文字也能“穿新衣”,朋友圈/群聊秒变“视觉中心”
以前想发点有温度的文字,要么纯文字显得单调,要么得打开修图软件调背景、改字体,费半天劲。现在微信输入法出了个“文字图片”功能,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输入你想发的文字,比如“今天的风里有桂花香”“周末要去看海啦”,系统会自动生成各种样式的图片,背景可以选治愈系的云朵、简约的纯色,甚至是可爱的卡通图案,字体也有手写体、楷体、黑体等多种选择,风格随心搭。不用跳转到其他软件,不用纠结排版,点几下就能做出好看的文字图,发朋友圈的时候,比纯文字更吸睛,群聊里甩过去,朋友都问“这图在哪做的?”,你可以骄傲地说:“微信自带的,超简单!”
二、评论区神评不用截,一键分享更丝滑
刷视频号的时候,总能遇到一些“神评论”,比如看宠物视频,有人留“这狗的眼神比我上班还无奈”;看搞笑段子,有人评“这剧情比我追的剧还抓马”。以前想把这些评论分享给朋友,得截图、裁剪,再发过去,麻烦不说,还容易漏掉评论里的细节。现在好了,视频号评论区里看到喜欢的评论,直接点评论右边的“分享”按钮,就能一键分享给好友或群聊,连评论的上下文都能保留,苹果用户已经全量用上了,安卓用户也在慢慢灰度,等不及的可以去看看自己的微信有没有更新——毕竟,好东西要和朋友一起“笑到拍桌子”才有意思。
三、金句/文章想留就留,再也不怕被刷走
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公众号文章时,遇到一句“突然明白,所谓幸福就是晚饭有热菜,身边有爱人,手机里有未读的消息”,想分享给朋友,可纯文字发过去,很容易被聊天记录刷走;或者看到一篇好文章,想保存下来慢慢看,可存到收藏夹里又怕忘了。现在微信解决了这个问题——选中文章中的语句,点“转发”,系统会把句子和文章来源一起做成一张图,分享给朋友时,比纯文字更直观,也不容易被忽略;如果是整篇文章想留,点击文章右上角的“…”,选“保存为图片”,就能把整篇文章存到相册里,随时想看就看,再也不怕“找不到”。
四、公众号互动玩出新花样,看过的/想赞的/想评的都更顺手
经常追公众号的朋友应该有这样的困扰:之前看过一篇超喜欢的文章,想再找的时候,得翻半天历史记录;看到好内容想点赞,得精准找到右下角的“小拇指”,有时候还会点错;评论的时候,只能发文字,想发个表情包都得先存到手机里。现在公众号出了三个新“看法”功能,彻底解决了这些麻烦——进入公众号后,点击右上角就能看到过去点赞、收藏、划线和看过的所有内容,想找之前的文章,一秒就能找到;看到想赞的地方,不用找右下角的赞,双击屏幕就能点,超自由;评论区还能直接发表情包了,自己的表情包不够用,还能搜索来凑,比如想评“这篇文章写得太戳心了”,可以配个“泪目”的表情包,互动更有趣。网友都说:“这几个新功能,太实用了!”
五、语音输入再升级,“OverOver”让发送更省心
有没有过双手 busy 的时候?比如做饭时想给朋友发消息,手里拿着锅铲;或者开车时想回复微信,怕分心。现在微信出了个“语音转文字自动发送”的新功能,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打开微信对话输入框,右边会出现一个麦克风,点一下就进入收音阶段,你说的话会自动转成文字,说完后喊一声“OverOver”,消息就会自动发送出去,不用再点“发送”按钮。虽然有人觉得这个功能“有点彩蛋”,但对于喜欢尝鲜的用户来说,确实挺好玩的,尤其是喊“OverOver”的时候,有种小时候玩对讲机的感觉,而且对于双手不便的人来说,也很实用。
其实仔细想想,微信这波新功能的共同点,都是从我们的日常使用场景出发,解决那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痛点:文字想好看不用修图,评论想分享不用截图,金句想留不用复制,公众号想互动更顺手,语音想发不用打字。这些功能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技术,但却让我们的使用体验更丝滑、更开心。就像网友说的:“微信越来越懂用户了,这些小功能,用起来是真的舒服!”
如果你还没试过这些新功能,赶紧打开微信看看——苹果用户可以直接用,安卓用户再等等,很快就能用上了。毕竟,生活里的小快乐,往往就藏在这些“更方便”的小功能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