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23日深夜,八路军115师骑兵营接到一道紧急命令:24日8点前必须拿下倒马关。
营长刘云彪看了眼地图,从五台县东营村到倒马关足足120里山路,留给部队的时间不到16个小时。
倒马关这地方邪门得很,连马都能累趴下。
骑兵营的战士们牵着战马摸黑赶路,羊肠小道窄得只容单人通过。
凌晨七点赶到关前时,发现日军已经占据城头碉堡。
二连长范昌标直接带人扑向东端碉堡,侦察班长刘云赐一枪撂倒了日军指挥官。
日军一个中队驻守的倒马关,愣是被这支急行军后连口水都来不及喝的骑兵营拿下了。
战报显示击毙日军二十余人,八路军牺牲四人。
要知道当时日军单兵装备比八路军强出两个档次,这仗赢得实在硬核。
有人质疑这种不计代价的强攻是否必要。
平型关战役研究专家王树增在《抗日战争》一书中提到,倒马关控制着平型关右翼通道,一旦失守115师主力可能陷入包围。
日军战史《华北治安战》也承认,这次突袭打乱了第5师团的补给线。
范昌标后来回忆,最险的是争夺西端碉堡时,一排长刘崇志刚冲上去就中弹牺牲。
要不是副连长李盛才带人从侧面迂回,这场仗胜负还真不好说。
现在军事爱好者用卫星地图复盘,发现当年行军路线海拔落差近千米,现代特种部队完成这样的穿插都得掉层皮。
北平抗战纪念馆去年公开的档案显示,倒马关战斗后日军紧急从蔚县调来一个大队增援,间接导致平型关方向的兵力出现空缺。
骑兵营通讯员王守春的日记里写着,拿下关隘后发现日军厨房炖着的牛肉还没熟透。
这场战斗的争议点在于,用骑兵打攻坚战是不是太奢侈。
但1937年的八路军就三个骑兵营,全是长征留下来的宝贝疙瘩。
军事论坛有人算过账,要是把这支精锐当普通步兵用,战果可能更大。
不过看看当时缴获的日军文件,里面管这支骑兵叫"赤色恶魔",震慑效果确实拉满了。
最近抖音上有群驴友重走这条路线,最壮的驴子走到一半就趴窝了。当年战士们穿的还是草鞋,绑腿里能摸出血痂。现在倒马关景区立着块石碑,当地人却说不清具体战斗位置。倒是关城石缝里还能找到弹痕,风吹过的时候呜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