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越之间的紧张关系突然爆发,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2025年7月的夏天点燃。中国、美国、越南,这三方的利益纠缠到了极点。表面平静,实际较量却在暗中加剧。
7月2日晚,北京时间,特朗普宣布了美越关税协议。美国要对越南商品加征20%关税,对越南转口的中国商品加征40%。越南对美国商品实行免税政策。
这一纸协议,直接把中国推到了风口浪尖。中国商务部刚表示反对伤害中方利益的交易,结果美越协议就落地了。中国的担忧变成了现实。
越南4月对美出口暴涨34%,同月从中国进口也涨了31%。越南本地工业产值却只增加不到9%。中国商品绕道越南“借船出海”,本来是规避贸易壁垒的临时解法。
美国这一次直接把40%的重税加在转口商品头上,相当于堵死了中国的这条路。越南甘当“炮架”,美国隔山打牛,矛头直指中国。中国的“借船出海”法子,眼看要失灵。
2024年数据摆在那,去年中国经越南转口到美国的商品高达900亿美元。如果加上零部件在越南组装再出口,总额大约1200亿美元。40%的关税一上去,这些出口几乎无利可图。
影响不止于此。越南开了个头,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是不是会跟进,大家心里没底儿。再算上其他国家的转口渠道,中国一年对美出口里有三分之一到一半都可能被卡死。
中国GDP的压力一下子就显现出来。虽然损失还不到一个百分点,但如果连带更多国家一起行动,损失可能扩大到1-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本来就没以前快,再被这么一截,谁都得紧张。
表象上看越南背后捅刀,实际上是被逼到墙角。2025年4月,特朗普就宣布对越南加征46%惩罚性关税,后来降到10%,为谈判留了口气。要是7月前谈不成,46%的关税直接生效,越南的出口经济就等于被判死刑。
越南去年对美顺差高达1235亿美元,美国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场。面对压倒性的压力,越南选择舍弃中国的转口利益,保住自己的出口命脉。绝大多数国家在利益面前都是现实的。
越南虽然答应给美国商品零关税,但至少能保住供应链稳定。甚至还可能捡到中国转移出去的部分工厂。越南选择了“死道友不死贫道”,也是无奈下的权宜之计。
中国高层其实早有心理准备。领导人刚访问过越南,双方关系看似友好,结果越南还是优先考虑自家利益。大国之间的博弈,小国只能左右逢源,谁都不敢得罪到底。
事情推进到这里,有人会问,中国还能怎么办?提高民众收入、扩大内需,这是根本出路。出口转内销,是短期内缓解压力的办法。
中国有14亿人口,这本来就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只要收入水平提升,消费能力起来,外部封锁的影响就能降到最低。日本搞过“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中国是不是也有可能?
现阶段中国的消费占GDP比例不到40%,而印度都能做到61%。这说明中国消费潜力巨大。问题就在于钱包没鼓起来,大家自然不敢花钱。
企业如果感受到外部压力,更多会考虑产业链转移。美国就是想把制造业从中国赶到其他国家,比如印度、墨西哥。资本逐利,哪里赚钱就往哪里跑。
越南这次的选择,其实也是被美国一步步压出来的。美国为了遏制中国,连小伙伴都不放过。关税一加,谁都得重新算账。
中国要想破局,不能光靠过去那套“借船出海”。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内循环、让老百姓有钱花,才是长久之计。短期阵痛难免,关键是能不能挺过去。
这场贸易新局,谁都还没赢。美国能否如愿把制造业搬走,还得看中国民众的钱袋子鼓不鼓。越南能否吃到转移红利,也未必稳妥。
2025年的这个夏天,全球供应链正在悄悄变化。中国、美国、越南,谁都不敢掉以轻心。表面的合作,背后的算计,一步都不能错。
下一个跟进美国的国家会是谁?东南亚会不会集体行动?中国的内需能不能真正拉起来?所有的答案,都还在路上。